20170820迎接復興

迎接復興 歷代志下三十一:1-10. 黃旭正牧師

「恩典像機會一樣,只會臨到準備好的人。」  ~ 法國科學家Louis Pasteur ~

歷代志以四章的篇幅記載希西家王,這位偉大的宗教改革敬拜復興的君王,在歷史的記載中「希西家效法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希西家作王時首要的作為,就是大開亞哈斯王所關閉聖殿之門。聖殿之門是通往上帝臨在的象徵,其重要性在以西結書40-42章有清楚的記載與說明。特別是聖殿之門啟示錄三:8「我知道你所做的;我知道你只有一點兒能力,可是你遵守了我的話,也對我忠誠。我已經在你前面開了一個門,是沒有人能夠關上的。」亞哈斯關閉聖殿的大門,也關閉自己親近上帝的心;在此他的兒子希西家王卻開啟了聖殿之門,同時宣告自己懇切尋求並且服事上帝的意願。

『教會是天堂的門 』這件事是將來會在教會盛行的事,與樹林興建禮拜堂是有密切關聯,令我們有將來性的兄姐們將留意的。「在世上你最後一場的禮拜,會在那裡(舉行)呢?」歐美教會的葬禮通常對故人是非常嚴肅隆重的,非只皇室家族們專利,如倫敦聖保羅大教堂與西敏寺教堂,都有它建築的功能與禮儀特別在婚喪禮拜。

耶穌交代學生,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 ;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馬太福音16:18.

希西家王復興以色列百姓的信仰,首先吩咐聖職人員重組祭司、利未人聖工職責。要他們去整理、清潔已被毀壞玷污的聖殿,恢復聖殿做為百姓敬拜上帝的地方。王帶百姓敬畏上帝守「月朔、安息日與節期慶典」,除去聖殿裡過去從外邦引進的偶像,與山頭頂那些神祭壇宮廟。

聖殿成為上帝聚集百姓的地方,是希西家王及眾百姓受祝福的根源與盼望。歷代志下二十九:27-30「希西家下令在壇上獻燒化祭。獻祭一開始,人民就頌讚上主,琴師樂手也開始吹號角和彈奏其他樂器。所有的會眾都參加敬拜,歌手唱詩,號手吹號,一直到祭牲燒完為止。於是希西家王和全體人民跪下敬拜上帝。王和領袖們吩咐利未人頌讚上主,唱大衛王和亞薩先見所作的讚美詩。民眾都歡歡喜喜地唱詩,並且跪下敬拜上帝。」

希西家王在以色列中恢復喜樂又尊榮的敬拜迎接復興。細緻的敬拜用各項可榮耀上帝敬拜的秩序,做白百姓親近上帝的要素,這些要素還包括聖殿中的器具與聖物,以及獻祭時神聖的禮儀。

迎接復興從敬拜開始,敬拜的安排是要引導信徒來到上帝的面前,所有的秩序都是要幫助我們與上帝建立平安的關係。所以敬拜中沒有一位信徒是多餘的;也沒有一人在敬拜中因為無閒的服事,可以免專心敬拜,也有馬馬乎乎的,敬拜要盡心、盡性、盡力。本宗長老會傳統是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禮拜在程序與規矩上,分享幾項要素,既禮拜的三步曲:

一、靜候 上帝的話

敬拜是一種行動,以讚美開始、祈禱等候。用聖潔、單純、敬畏的心親近上帝。讚美是崇拜開始不可或缺的喜樂。聖靈在全世界帶來教會的復興,也同樣用不同方式來復興敬拜,為的是帶動信徒參與敬拜的行動,所以唱詩讚美、口唱心和,是信徒敬拜中的行動。常說唱詩是雙倍的禱告,這是全體會眾的恩典,領唱者需安靜配合會眾,隨時可退。與上帝交通祈禱應全場禮拜就是在祈禱中進行。祈禱在敬拜中是一項重要的禮儀。我們的主耶穌常以禱告與天父上帝交通,因為我們開口禱告,確認了我們的懇求,訴說我們心思意念。祈禱在禮拜中是會眾口頭告白。敬拜常倚賴牧師或司會者替我們禱告,那只是公禱,既同心與同聲有所分別。禱告有多樣,祈禱能給我們與上帝同在,如此必然迎接敬拜的復興。

二、恭受 上帝的話

朗讀聖經的話,聖歌隊宣揚、讀經、證道聆聽。在公開或私下讀聖經,是敬拜中出於上帝給信眾的話語。敬拜中讀經與聆聽是雙向的,常在當中直接找到真理;若讀經只是司會的責任,信眾是有點損失。所以司會者讀經就更要把握、準備,如已背書般的流利,能用生命讀更可貴。證道者要依上帝話語聖經為準據。證道非演說、教課,乃是要引導、激發我們去思考、默想,進入有意義的敬拜。

三、應答 上帝的話

回應上帝救恩,以信仰告白、奉獻、決志、委身來回應。尤其以奉獻為據,奉獻:「撒督的後代亞撒利雅大祭司回答:「自從人民開始帶禮物到聖殿以來,我們不但有足夠的食物,而且有很多剩餘的,因為上主賜福給他的子民。」上帝豐盛賜福慷慨奉獻者的原則,聖經中常常提及。瑪拉基書3:10「你們要把十分之一的全數送到聖殿,使聖殿裏有豐富的食物。我是上主─萬軍的統帥;試試我,你們就會看見我打開天上的窗戶,把各樣好東西豐豐富富地傾倒給你們。」路加福音6:38「施與別人,上帝就會施與你們,並且用大升斗,連搖帶按,盡你們所能攜帶的,滿滿地倒給你們。你們用甚麼量器來量,上帝也要用同樣的量器來量還給你們。」

我們不應該誤解此一原則:這並非一個神奇的快速的致富模式。那些將樂意奉獻作為其生活準則的人常常分享說:他們是如何因為上帝的賜福而充滿愉悅及滿足。如保羅訴說哥林多後書九:8.「上帝會更加豐富地賜給你們,使你們不但自己充足有餘,還能夠在各樣慈善的事上出力。」畢竟宇宙萬物都是上帝的;我們所付出的不過是將其歸還給上帝罷了。歷代志中百姓慷慨地捐獻,因此他們得到更豐盛的賜福,然後,他們能夠轉而付出的更多。

從『我』到『我們』的復興過程,一齊建造、營造優質的禮拜空間,以致迎接敬拜的復興。一則小故事來提醒:讓我們從青蛙學習。青蛙個個天生擁有人類所沒有的本領:牠有宏亮又清脆的叫聲、雙腿驚人的彈跳能力、可睜得超大的眼睛尋找獵物、以及準又快的舌尖可逮住機會獵食。憑這四項超人的特長闖蕩江湖、行走天下,應該所向無敵,無憂無慮。事實又不然,牠的表皮又脆又薄,體內水份流失極快,因此需要不斷的補充水分。也因如此,一但環境污染水質變壞,首當其衝第一受害者竟然是青蛙。也因此,只要想了解某處的環境、水質是否乾淨、有無污染,水質如何,看看有沒有一群健康、活潑、快樂的青蛙驅軀息與否。

與其說我們研究青蛙,不如說我們該研究的是「池塘」,因為只要有「優質的池塘」我們就根本無需擔憂沒有健康、活潑、快樂的青蛙。建購一個青蛙所喜愛居住的優質池塘,恐怕是人類最大的福氣!反之,惡劣環境、污染的池塘,只會讓「優質的青蛙」遠離,留不住青蛙,自然喪失競爭力。敬拜亦同,信仰生活的復興,必須由主日敬拜的敬虔和優質的禮拜堂開始。

所有的敬拜方式,都是有一個神聖的目的,就是帶領我們進入主的裡面,幫助我們表達我們的愛與敬虔。身為基督徒在一生信仰生活中的目標,仍是進入與上帝同在的氣氛、感受中來敬拜。當我們通過敬拜的方式來感覺出有上帝的時,上帝的確就會滿足我們內心底深處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