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7敬虔的生活操練

敬虔的生活操練 提摩太前書四:6-16 黃旭正牧師

「那些仍然懼怕人的人並不懼怕神,那些懼怕神的人就不再懼怕人了。」~潘霍華牧師~

保羅提到教會告訴我們「在上帝的家(教會)應該怎樣生活」,「這個家就是永生上帝的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大家都宣認,我們信仰的奧祕是多麼的高深:他以人的形體顯現,由聖靈證明為義,被天使們看見。他被萬邦傳揚,被世人信仰,最後,被接到天上永恆之處。」這是我們的信仰。並世上凡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應該用感謝的心領受,不可拒絕『因為上帝的話和人的祈禱,使這些物成為聖潔了。』    聖靈明說了,在末後的時期,有些人會放棄信仰,去順從欺騙的靈和邪魔的道理。這一套道理是從騙子的伎倆來的;他們的良心像是給熱鐵烙死了。當時教會『錯誤的緣由』是:

一、邪惡有關。那些離棄真道的人這樣做,因為他們都一直「聽從」或「跟隨」異端、及那些引誘人的邪靈和魔鬼的道理。

二、與人有關。魔鬼往往不會直接欺騙人。聖經說「由魔鬼所引發出來的道理」是透過人而被引進世界及教會。是來自「假冒的說謊者」,這往往是「故意」的。

三、道德有關。是違背了自己的良心,良心像是給熱鐵烙印在身上。熱鐵烙印通常都用在牛群、或奴隸的身上,表示他們是屬於誰的,是沒有自主的「經常與自己的良心在爭辯,而壓抑著良心所要發出的警告,弄啞良心的警鈴」。

因此保羅鄭重的說「要持守信仰和清白的良知。有些人不聽從自己的良知,因此他們的信仰觸了礁,其中有舒米乃亞歷山大;我已經把他們交在撒但手中,使他們學會不再謗瀆上帝。」

提摩太前書四章,保羅以『敬虔』作道德的測試 (6-10);並來『操練敬虔』8-10。

本段的經文,保羅從六方面給提摩太積極指示,如何去對付在以弗所教會的流行,而且將來會愈來愈猖狂的異端。一、他囑咐提摩太把真道的教訓提醒眾信徒,而且自己也必須繼續不斷的在真道上獲得培養;二、他囑咐提摩太要棄絕迷信,並在敬虔上操練自己;三、採用鍛鍊身體的比喻說明,基督徒一方面要過克己生活,另一方面在從事這樣追求時必須有正確的動機和崇高的宗教目的,這樣才能真正獲得操練敬虔的益處;四、再次勉勵提摩太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這樣便能在信徒中間建立權威、受人敬重,他的教訓也便能在信徒心中產生積極的果效;五、他囑咐提摩太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善用上帝所賜的恩賜,勇敢承擔所託付給他的職守。末了,總括前面的囑咐,勉勵提摩太要謹慎自己的教訓。假如提摩太能夠這樣的行,並且持之以恆,那麼他不但能救自己免去失責的刑罰,也能救聽他教訓的人脫離傳異端的假師傅之引誘。

我們對上帝創造的奧秘有相信,使我們能夠對生命展開一種積極、入世、感恩的態度,也使我們有一顆堅固純真的良心,叫我們能坦然享受那位良善的創造者所賜下一切的禮物。提摩太的責任就是要將這些提醒弟兄們。他如一位服務生在桌旁服侍客人、像一個業務商人將貨品展示於購買者面前。他的忠心便是耶穌基督的好僕人。

好的僕人與善道有兩方面的關係:他教導別人這善道,同時也以這善道餵養自己。身為年輕人的提摩太知道當時運動的重要;他也知道那些參加比賽的人來說「訓練是必須的」。再談運動比喻時,保羅就吩咐提摩太『要為敬虔的生活鍛鍊自己。』

『敬虔』兩字在新約出現15次,其中教牧書信13次,提摩太前書九次。因此很明顯,這是提摩太前書重要的觀念。什麼是『敬虔』,敬虔主義者主張「堅持個人要有真實與上帝相交的經驗」。信仰代表的是:尊敬上帝與疼愛世人,既「敬神愛人」。敬虔主義也堅信透過聖經的見證,可以從上帝在基督身上那真實且可經驗的啟示。

教會是由上帝的子民所組成的社群,這個社群必須不斷的透過個人的改變來被更新。服事上帝的人必須敏銳且受過訓練,能勝任、回應當代的需要與問題。最後,敬虔主義,強調教會要不斷因應她的異象與使命,來調整教會組織作法與信息的語彙。但『對上帝的尊重』是不可忽視的。

敬虔的人是敬畏上帝的人。當信徒經歷過在主裡更新的大變化,由自我中心的心態轉至以上帝為中心的思想形態。我們可以這樣的形容在此之前,在他們的思想中「並沒有容納上帝的空間」。但現在,我們將上帝擺放在我們面前,聽見上帝的呼召,就棄絕不敬虔的思想和行為,去過一個敬虔的生活。當我們這樣做時,就是在地上預嚐天上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的寶座為中心的生活。

我們如何去「操練自己、邁向敬虔」?我們需要那方面的屬靈運動呢?

保羅暗示:操練自己的方法與餵養自己的方法一樣,就是在上帝話語上操練、餵養自己。不用質疑的,在基督徒的歷史中一直有個優久的傳統,是時間累積的智慧,那就是:『有紀律的默想上帝的話語』,是基督徒健康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邁向敬虔絕對不能少的操練。這與「世俗的虛談」相比,聖經是歷世歷代以來最敬虔的一本書。這種操練預備我們進入永生,『操練自己,邁向敬虔』。

「主護城傳奇」一書,是十七、十八的德國敬虔者與英國清教徒,強調「返璞歸真」及「聖經實踐」的教導,因而造就了教育、社會、宣教及音樂上的卓越貢獻。所謂「僵化」的信仰使人心無法單單從參與主日聚會,只坐在禮拜堂聽道而得到滿足。教導勉勵信徒除了禮拜天要分別為聖,默想信息的內容、閱讀靈修書籍外,更鼓勵信徒平時當讀經、禱告、彼此分享及參與服事,達到人人皆祭司與實踐信仰的目的。

敬虔運動的開展,要求教會對信徒的委身,進而論到教會將來的願景,以六項立行的要求:

一、透過各種方法使聖經被人認識與誦讀。私下研讀、查經班、家庭聚會。對聖經的認識要整本的認識,不只是把它拿來當作崇拜時的啟應文。

二、信徒皆祭司的觀點,不僅是提到平信徒事奉的權利,也涵蓋對其他人的責任。

三、要教導信徒認識上帝的旨意,也要教導信徒確實遵行,特別在愛鄰舍的誡命。

四、與不信者和異端爭辯是無可避免的。既是無可避免,我們就更需要以禱告和愛心向活在錯謬中的人解釋。

五、必須不斷的更新神學教育,教授們必須明白將來的傳道人不單要知識豐富,而且在靈性上也要訓練有素。

六、最後,講道必須要以培育內心的敬虔為目的。

敬虔小組成為當時教會屬靈動力的發電機,使教會在道德混亂、社會問題窮追不捨的世代中,為主而發光。十七世紀德國的葛爾絲朵芙夫人不僅是敬虔運動的參與者,更將自己的家、園莊開放實踐敬虔的精神,開放場地提供每日早、晚堂的敬拜、聚會。而後她的孩子欽岑多夫伯爵成為「令世界感到驚嘆的人!」他童年信仰的培育,在敬虔的氣氛圍繞他、禱告的恩寵澆灌他,也讓上帝的真道修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