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4上帝國近了

20190324上帝國近了

上帝國近了
馬可福音書1:14-15; 12:28-34

基督教是一個傳揚「福音」的信仰團體,但福音常被簡化為「信耶穌」。不過,根據我們今天的經文,馬可福音書描述耶穌出現傳揚的是「上帝國的福音」,並且一出現就宣告「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而對馬可福音書的作者而言,福音就是他所寫下耶穌的言行舉止。
耶穌的宣告定義了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時候已經滿足了,上帝的國逼近了。2000年前的宣告,上帝的國已經逼近了,至今卻沒有看到蹤跡。因為雖然,耶穌使用「國」這個充滿政治性的用詞,但上帝國並非一般的帝國。世上的帝國逼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藉著吞併來擴大它的領域。但這並非耶穌所啟示的上帝國,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沒有固定的疆界,更不是以吞併為手段。上帝的國只會逼近,至於人是否願意進入,上帝則將決定權留給人,這就是上帝賜給人的自由意志。
根據這個宣告,人若是願意進入到上帝國(上帝的治理)中,首先必須「悔改」。悔改是舊約先知作品中最常見的呼籲,這個動詞的意思就是「向後轉」,也就是要那些原本背向上帝的百姓,轉過來,面向上帝。以上帝的心意為念,遵守上帝的誡命、律法、典章,過著符合上帝心意的生活。唯有以上帝的心意為念,才能相信耶穌所帶來的教導、啟示是來自上帝,是要帶領人們進入上帝的統治之中。
活在上帝的治理當中,這不僅是聖經所揭櫫最美的境界,也是許多基督徒生命追求的目標。不過卻有許多基督徒誤以為上帝國就是天國,也就是人過世後所要去的地方。耶穌所宣揚的上帝國絕非現代人心中所想的天堂,在耶穌口中它畢竟是向著世界逼近的,就如同主禱文所教導的「願你的國降臨,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面對這個已經逼近的上帝國,你做了什麼抉擇?
至於,上帝的治理又是什麼樣的景況呢?在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二段經文,文士問耶穌一個問題「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也就是問:聖經中所載上帝的律法那麼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耶穌的回答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意思是:整部律法被制訂的目的就是要讓人能愛上帝並且愛鄰舍。為什麼耶穌為這麼認為呢?
基督徒都很喜歡互道「平安」,跟猶太人一樣,見面時平安,道別時也是平安。可是平安是什麼?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一個繪畫比賽,主題是平安。參賽的作品大多描繪出安詳的景象,青翠的草地、安靜的水邊,可是得獎的卻是一幅劃著狂風巨浪、雷雨交加的峭壁上,有一個石洞裡頭,一個鳥巢中安靜的鳥隻。這或許有他的道理,不過這不是猶太人觀念中的平安。猶太人所說的平安是關係的平安,著重的是和上帝的關係、和家人、鄰里,甚至是陌生人的關係是否是處於平安的狀態。他們不覺得在不平安的環境中,會有平安的個人,也就是說平安必須是整體的。現代人從環保、生態的議題上應該可以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前幾天台灣的海邊出現一隻鯨魚的屍體,解剖後發現,這鯨魚的胃因為塞滿了塑膠袋而死亡。人們隨意丟棄垃圾,塑膠微粒因而進入食物鏈,重新回到人體當中。
若說平安是上帝國的應許之一,那麼也應整體地表現在人的群體當中,因此信仰絕不會只是個人與上帝的關係,群體的表現也同樣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愛上帝與愛人是信仰的一體兩面。許多基督徒認為舊約的上帝是公義的,而新約的上帝的慈愛的,好像上帝有著公義與慈愛這兩個互相對立的特性。但其實只有當人們以法庭為背景思考時,公義與慈愛才會互相對立。在舊約聖經中,特別是先知的作品,最常指責以色列所犯的錯誤並不是不獻祭、不守節、或不敬拜讚美,而是獻祭之後卻沒有行公義,仍舊使用假砝碼買賣,仍舊壓榨勞工、仍舊忽略孤兒寡婦的需要。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公義和憐憫在先知的概念中是一體的。所謂的公義就是憐憫的普及,當上帝要評價一個社會是否施行公義時,祂的眼光永遠放在最邊緣、最弱勢的一群人身上來檢驗。
耶穌同樣強調這樣的上帝國,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要求和愛上帝同樣重要。只是,當我們要愛鄰舍時,總會先考慮一下誰才是我的鄰舍。就如同路加福音書裡有段類似的記載,文士問耶穌永生之道,耶穌反問律法怎麼記載,文士的回答也是「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也認為他的回答很對,但文士繼續追問「誰是我的鄰舍呢?」耶穌沒有直接回答,卻講了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最後又問他「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耶穌不要我們先去定義鄰舍是誰,才付出努力去愛他。該問的問題是:誰願意成為那些需要者的鄰舍?
馬可的這位文士也贊同耶穌的回答,可是卻只得到耶穌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這樣的評價。離上帝國不遠,仍舊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會如此?
知道上帝國治理的景況是一回事,願不願意就這麼去做又是另一回事。離上帝國不遠,和上帝國已經逼近了,都是同樣的道理。上帝賜給人自由意志,就將抉擇的權力交在人手中,祂不會拖拉人進入,卻願意所有的人都活在祂的治理當中。上帝的話已經發出了邀請,你願意進入其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