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5在前在後

20200315在前在後

馬太20:1-16

今天我們一起聽讀的經文,有點類似馬太13章中一連串的比喻,因為都是用「天國好像‥‥」作為開頭。但為什麼作者沒有把這個比喻放在13章,反倒置於這個地方呢?應該是和它的主題有關。這段經文位於17-20章的段落,內容是關於建造在「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個信仰告白的教會所應追求、落實的價值。

這是一個關於葡萄園主人(資方)與一群按日計酬勞工的故事。按日計酬的勞工常會在一天的開始就聚集在特定的地方,等待需要工人的雇主前來招工。早到的雇主通常會先選那些看起來比較機靈、強壯的工人,至於那些看起來比較不稱頭、瘦弱的工人就會被留下來。在耶穌的時代,這些勞工每天出去等待工作機會,如果被雇用,工作一天,就可以得到一個錢,而這個錢就是明天全家糧食的來源。至於那些沒有人雇用的勞工,所能想見的就是:全家挨餓的明天。

耶穌的故事中,葡萄園的主人天一亮就出去雇工,也雇了幾個工人到葡萄園,約定一個錢作為工價。9點的時候,又出去一次,也是同樣雇了幾個工人。12點、下午3點、下午5點也都是如此。這就有點不合理,特別是下午5點的那一批,顯然能工作的時間很少,卻也被雇用了。從他們的對話(7節)與後來主人說自己是「作好人」(15節)來看,這主人顯然知道這些沒有人雇用的工人,如果沒有進葡萄園工作,那明天他們的家人就得挨餓。

到了晚上,發工資的時間到了,主人很奇特地要求管事的從後來的工人先發工資。這樣的安排果然引來最早進園工作的工人遐想的空間,以為自己必然可以多得些工資。出乎意料之外地,所有的人得到相同工資,一個錢。對這些長時間工作的人而言,主人的作為顯然違反了比例原則的公平性,因此埋怨主人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主人的回答強調自己並沒有虧負他們,自己所做的完全符合當時的約定,並質問這些埋怨的人「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故事說完後,耶穌做了一個結論「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一句話同時也出現在故事的前面(19:30),只是因為章節的標示讓我們忽略了。兩節經文,同樣的一句話,中間夾著一個故事,作者顯然要藉著這種三明治的結構來凸顯:這個故事是瞭解這一句話意涵的關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事發生呢?在天國裡前後的倒轉是一種必然嗎?19:30告訴我們的是「有許多」,雖非必然,卻有很大的可能。為什麼呢?

故事中最大的衝突點顯然是在主人與第一批工人之間。主人在聽見工人的埋怨之後,回答時雖然口氣嚴厲,卻稱他們為「朋友」。這是個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稱呼。但如果我們比較馬太其他的經文,這樣的稱呼也出現在另外兩個地方。一處在於22:12,另一處則是26:50。前者是出於娶親筵席的比喻,後者則是客西馬尼園中耶穌對猶大的稱呼。

娶親筵席的比喻中,王為兒子辦娶親的婚宴,原本被邀請的人不肯前來,並且凌辱、殺害奉差遣前去的僕人,勃然大怒的王派兵除滅那些兇手,毀了他們的城。接著命令僕人到外頭去勉強人進來,無論善惡,將筵席坐滿。此時,王看見一個沒有穿禮服的人,質問他沒有穿禮服的原因,那人答不上來,就被綑綁,丟在外頭。或許有人會問:在路上走,被勉強進來參加筵席,怎麼可能有禮服可以穿?不過,作者很明白地指出:所有參加筵席的人都是在外頭被勉強進來的,卻只有一人沒有穿禮服。顯然是這個人是不肯穿,而不是沒得穿。穿禮服表示對筵席的尊重,比喻中這個人顯然不把這個筵席(也不把王)當一回事,引伸的意義是:輕忽上帝的救恩。這一個人在故事中,王也稱他為「朋友」。

在客西馬尼園裡,猶大帶領著大隊人馬前來拘捕耶穌,並以親嘴作為記號來標示耶穌。當他在主面前請安、親嘴之後,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猶大將耶穌出賣,乃出於對耶穌要完成彌賽亞使命的方式失望。原本期待跟隨耶穌進京,可以重建以色列的光榮歷史,可以隨之功成名就。可是耶穌的表現卻與自己的期待大相徑庭,於是做出斷然的切割。猶大對上帝的方式大感失望,因而做出侵犯上帝主權的行動。

在馬太福音書中,三次出現「朋友」稱呼的景況,都和人企圖干涉上帝主權的行使有關。而馬太之所以用「朋友」來稱呼那些干涉上帝主權的人,是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往往會如此做的並非是那些可有可無、不冷不熱的跟隨者,反而是那些熱心追求、努力事奉的信徒。朋友所呈現的是一種親密的關係,然而這種親密反而很容易讓人輕忽上帝的救恩,拒絕按照上帝的方式,甚至想要干涉上帝如何施行祂的恩典。

我們的熱心追求、努力服事會讓自己在生命中更上一層樓,在信仰上更精進,但也充滿著讓自己成為干涉上帝主權的人的危機。這也是今天我們聽讀的經文,這個比喻所要提醒的。若我們的眼光只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付出、努力,就很容易產生比較,很快就會像第一批的工人一樣,只看見自己的「整天勞苦受熱」,卻沒有發現自己是最早得到工作,最早對明日家人的糧食心中篤定的一批人。忘記自己可以最早享有這樣的福份,不用像那些還在等待工作的同伴,隨著時間的過去,心情愈來愈沈重、愈擔心。如果我們在心中篤定工作之餘,還可以想到:還好有主人的憐憫,我那些同伴們和他們的家人明天不用挨餓。那麼,我們就不會像故事中的那些人有所埋怨,企圖干涉上帝行使祂的恩典的主權,反倒會因為有更多的人同享恩典而高興讚美。

願今天的經文成為我們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