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5

20180805

聖經:約翰壹書二:1-6.

題目:『憑信心進入祝福』

 

「許多基督徒,僅是讚美基督被釘的十字架,自己卻不願意釘死老我。」

~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

約翰壹、貳、參書,有一共同特色:它是公元100年稍後在以弗所教會使徒約翰所寫的書信。當初代教會漸漸發展,吸引了各式各樣的人來信耶穌基督,其中有不少人就將其原本的思想、傳統、文化及世俗的信仰帶入教會,雖穿上基督教的外衣,但本質與基督的教訓不合,以致影響教會信仰的真義。當教會面對這樣危機時,約翰就對福音本質的再說明—-真愛是從上帝來,世人應該彼此相愛—-,讓基督信仰能歸正。

初代教會式微的現象,從公元一百年之際有些事情不可避免在教會發生。尤其像以弗所教會這種地方,當時基督徒已有第二、三代,甚至於第四代的信徒出現。初信時對福音的震撼、敬虔到這時某個程度已成為過去的事實。初期教會充滿榮耀、光輝、敬虔;而此時的教會已形成只是一種習慣、例行的事物,是傳統、冷淡、有名無實的現象。耶穌曾說過:「許多人的愛心會逐漸冷淡。」所以使徒約翰在這漸失去起初震撼,及信徒獻身之熱情開始冷淡時寫了這書信。如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二:4,5「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當時教會的信徒視基督徒生活倫理基本要求,是一種重擔與保守,對「神聖的」人、事、物有所放縱,甚至厭惡。因此約翰壹書即時信徒的喜樂充足,使徒仍然要求不能犯罪,並遵循上帝的誡律。使徒約翰清楚看出那引人誤入歧途的行為,雖極其迷人,這根本不能給信徒真正的喜樂。所以信徒的『喜樂與不能犯罪』乃同一件事。更清楚指明「上帝是光,在祂沒有黑暗;上帝是愛,這愛使祂在我們愛祂之前先愛我們,就是祂差祂的聖子耶穌,在我們還是罪人之時為我們的罪犧牲獻上為『羔羊的血』在祭壇上作補償。」『祂是光,不是黑暗;祂是愛,沒有忿怒與怨恨。』

約翰壹書二:2節「祂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使徒約翰說到耶穌是我們的『挽回祭』,這令人難以捉摸與了解的圖像。也許中保的圖像較為普遍,因每個人的生活經驗都曾被朋友協助、支持的經驗叫中保。而挽回祭的圖像是來自獻祭的宗教禮儀,猶太人是比我們熟悉這獻祭的圖像。我們要了解它,必須要先找出它背後的主要觀念。

所有的宗教最主要的目標乃是能與上帝來往;既要像與朋友般的認識,並以喜樂、無恐懼的心進到上帝的面前來敬拜。因此宗教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世人為何與上帝隔離?這問題的首要原因就是因為人的罪。罪干擾了人與上帝之間的交往;使人與上帝,接近上帝的機會變為不可能。為了解決這問題,獻祭的工作就於此產生了。藉著獻祭人與上帝有來往,恢復關係。宗教的目的在於使個人與上帝的關係達到完全;然而罪隔絕了這種關係;世人就藉著獻祭,就是圖謀恢復這已隔斷的關係再復原。所以猶太人每天早、晚都要在聖殿裡獻上贖罪祭,這是舊約時代猶太人的宗教禮儀,其祭祀禮儀都是為了贖人類所有的罪,即無論是已知、未知、意識到的或未意識到的罪。這是我們在世人的罪與獻祭除罪上所了解,特別挽回祭所必須要認識的宗教禮儀背景。

『獻祭』有二種意思,視其是在何方主動:一、在人的主動有「安慰」的作用。特別對神明的安撫、奉祀,以獻祭或舉行祭祀禮儀來達到安撫那被人的罪所激怒的神明。二、在神明的主動有「赦免」的作為。即是上帝本身提供這方法,使上帝與人之間的關

係得以恢復。通常人在這種安撫與赦免的互動中施以某種行為、某種儀式,以除去罪污。

 

人一但犯罪就是染上罪的污點。神學家陶德對此比喻:就是人需要用某些東西來消毒、去除罪所留下的污穢,使人能坦然無懼的來到上帝面前。

當使徒約翰說耶穌是我們罪的[替贖者]時,我們就可以明白無論舊約先知們的預言,或新約的福音、使徒們的見證。通過耶穌使我們過去的罪惡,以及現今的罪污點,得以完全洗淨、替贖,藉著耶穌身體與寶血,在十字架上的作為,即被釘、被掛上、流出寶血。免除了我們本應該當受的刑罰,除去了我們的罪狀,潔淨了我們的污穢。祂為我所干犯上帝的罪惡帶來赦免的功效;祂去除我們的污穢又為我們穿上既新且潔淨的衣服。這個挽回祭的意思背後就含有如此偉大又根本的真理,即藉著耶穌基督使人類與上帝的關係,得以恢復與維持。

因此,我們當『憑著信心進入耶穌寶血的祝福』裡。我們在這恩典的國度、聖禮的宴席中「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這是一項基本定律;它是適用於屬靈生活上的每個環境中。信心也就是一種內在的性情,失去了它,上帝榮耀的祝福在我們身上都將落空;相對的,有了信心,上帝全備的恩典都將臨到,使我們得以享受。因此有一件重要的事不容忽視,就是在十字架祭壇上,耶穌的身體與寶血,要給信徒信心有正確的操練。也唯有靠著信心,才能充分的享受耶穌的身體與寶血為我們取得的一切福分。惟願尋求的人,才能在耶穌的身體與寶血的祝福中,建立起這種信心。

在信徒屬靈生命中常常會出現低潮的現象;人如果愈不滿意自己的景況,他就會產生強烈的『渴望』,一心想要從罪中得完全的釋放。這種渴望之心將會使人與神連結。且渴慕之心愈發迫切,終必愈得到上帝應許賜下的恩典。所以我們的心不容許遠離上帝。

『祭壇』是舊約時會幕幾項重要的陳設物。精金的『施恩座』放置幔內至聖所,是上帝親自彰顯榮耀的地方,只有大祭司一年一次得進入行赦罪之禮,象徵上帝同在是隱藏的。另祭司每天都要在壇上獻祭,這是進入至聖所禮儀必經之門。祭壇在會幕或聖殿之前,是宰殺獻祭物的地方。祭壇是一切敬拜的中心,是崇拜禮儀的開始,有特定的地點,而且是由上帝所指定並潔淨的地方,如此獻在壇上的供物為潔淨得蒙悅納。新約恩典時代的祭壇,就是『十字架』。祭壇本身必須被血潔淨才有使祭物有成聖的能力;所以血使祭壇成聖,祭壇又使祭物成聖。

今日教會的十字架,有耶穌寶血全備的能力;我們看見十字架是治死老我,並將自己獻給上帝的地方。所以十字架就是我們基督徒的祭壇,它已被耶穌的寶血潔淨。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並「基督已在我裡面活著」是同等的意義。哥林多後書十三:4「他因軟弱被釘在十字架上,卻因上帝的大能仍然活。我們也是這樣同他軟弱,但因上帝向你們所顯的大能,也必與他同活。」保羅所高舉的十字架不僅有基督被釘,連自己也釘在上面;而許多信徒,僅是讚美基督被釘的十字架,自己卻不願釘死老我。在上帝的計畫中,基督所流的寶血潔淨了十字架,也完成了救贖,因此我們能夠找到這條又新又活的生命之路。

基督徒在聖餐中「我們所擘的餅,正是基督的身體;所喝葡萄汁的杯,正代表著基督的寶血。」主盼望藉著被釘的身體和所流的寶血,能與我們信仰的告白完全契合。這種契合是必須建立在我願將自己的老我完全治死,如同耶穌在十字架上帝犧牲捨命,使我們可以與祂同活著。

弟兄姊妹們,我們擁有一個祭壇,這祭壇可以使我們成聖,凡接近這壇的,就必成聖。保羅就勸勉說:我以上帝的慈悲懇求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一顆願意相信的心,必能明白耶穌捨己在十字架『祭壇』上的真義。信徒真正的經歷:雖被釘在十字架上,卻是自由的;願意自己雖然已死在十字架上,但仍然存活著。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和「基督在我裡面活著」真正的相信,經常是包含絕對的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