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夜盡天明、重新蒙受上帝憐憫

20160522夜盡天明、重新蒙受上帝憐憫

題目: 夜盡天明、重新蒙受上帝憐憫
經文: 賽49:8-18
曾宗盛牧師

主內牧師、弟兄姊妹平安
感謝上帝恩典,今天早上可以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和大家分享上帝的話語。也感謝教會的接納,讓我代表玉山神學院向教會兄姊請安,報告神學院的近況,懇請大家關心、代禱與奉獻。

1.經文的歷史背景:猶大人流亡異鄉的生活
今天的經文(賽49:8-18)是一段上帝透過先知傳達的信息,以詩歌的形式來傳達上帝和耶路撒冷(居民)的對話,訴說上帝將要安慰耶路撒冷。這裡用圖畫式語言(隱喻)來描寫,上帝和耶路撒冷以及以色列人的關係。
以下將這詩歌背景做簡要介紹:公元前六世紀初,猶大國遭受巴比倫帝國的入侵。大軍圍困首都耶路撒冷一年半之後,586年攻破城牆,進行殘酷殺戮。他們逮捕猶大君王西底家,在殘殺所有王子與公主之後,挖了王的眼珠,戴上手拷腳鐐。他們也俘虜了王家成員、文武官員、各類技術人員,還有眾多百姓,強迫他/她們離開故鄉,流亡到巴比倫去。接著,巴比倫大軍燒毀了耶路撒冷的房屋與聖殿,又拆毀城牆。最後留下一群困苦的農民在本地,並派一位名叫基大利的人擔任省長,管理殘破的家園和倖存的猶大人(參考王下25; 代下36)。
如此,猶大人君王和人民被俘虜到約1500公里以外的異地巴比倫,度過四十幾年的流亡生活。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國興起取代巴比倫帝國時,才釋放生活在巴比倫的各民族人,讓他們獲得自由。而有些猶大人則選擇回到猶大故鄉重建家園。
不過,在政權轉換的這一段過渡時期,局勢仍然充滿變數,情況不明朗。許多不確定因素困擾著活在帝國統治下的人民,讓他/她們惶恐不安。例如將來我們要往哪裡去?要依靠什麼來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猶大人回去故鄉猶大地和耶路撒冷,看見在故鄉城鎮遺留的殘破景象,他/她們陷入絕望說:我們下一步的生活該怎麼辦?例如耶利米哀歌描述耶路撒冷殘破的情況:城裡的房屋遭到燒毀,四處斷垣殘壁,留下殘破不堪的痕跡(哀1)。倖存者感覺自己像是無父母的孤兒,無人安慰與照顧;而耶路撒冷城像是無依無靠的寡婦(哀5:3)。

2.經文的信息:上帝要再次憐憫與安慰
49:8-13上帝對流亡者的應許
在這徬徨不安、前途茫茫的時刻,49:8-13出現一段上主對以色列/僕人傳達的信息。這信息強調,正如當初上帝透過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解救他們脫離奴隸的身分,使他們獲得自由。上帝繼續帶領以色列人來到西奈山,與他們立約,使他們成為上帝的百姓。今日,在這國破家亡時刻,上帝也同樣對那些流亡在巴比倫異鄉的猶大人傳達肯定的信息。上帝要再次悅納、應允、拯救與保護以色列人,並透過他的僕人和倖存的百姓立約(49:8),使荒蕪的土地重現生機。上帝要釋放那些被綑綁的人,重獲自由;讓生活在黑暗的人,重見光明。並且上帝要為他們鋪平歸回故鄉的道路,高山削平做路面,低谷填平做道路;一路上供應他/她們歸回故鄉途中所需的飲料與食物,讓他/她們不受飢渴的困擾。還有保護猶大人在白天免受日曬與炎熱,途中有水泉解渴。因為憐憫以色列的上帝一定會帶領流亡異鄉的猶大人,從各處遙遠的地方,經過千山萬水,回到故鄉家園。
顯然,49:8-12在描寫一段新出埃及的故事。過去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經過曠野、進入應許之地。今日,以色列人離開巴比倫流亡之地,經過千山萬水,回到故鄉,重建家園。因此,49:13以一首歡樂的詩歌來做小結:
諸天哪,應當歡呼! 大地啊,應當快樂! 眾山哪,應當揚聲歌唱!
因為上主已經安慰他的百姓,他要憐憫他的困苦之民。

49:14-18上帝對錫安/耶路撒冷的安慰
接著,49:14-18出現一段上帝和錫安/耶路撒冷的對話。在古代近東和以色列人的觀念,通常會將一座城市比擬為母親的角色,而住在其中的居民為城市母親的孩子們。例如新北市是我們市民的母親,我們是她的孩子。這城市供應我們生活所需,正如母親給我們豐富的奶水與滋養一樣。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原來在耶路撒冷城裡居住了猶大王家、文武百官、各類職業的人口、還有平民百姓,就好像一個母親有許多孩子一樣。然而,在一次嚴重的戰亂之後,市民遭受許多死傷,倖存者又被俘虜到外國去,過流亡的生活,整個城市殘破不堪、空空蕩蕩。這情況像是一個母親失去所有的孩子,自己的身體又遭受嚴重的傷口,非常的孤單、痛苦與可憐(哀1:1-7; 2:13)。
落入如此殘破城牆和人煙稀少的城市母親,情況相當悲哀。所以,錫安母親會感慨地說了這話:「上主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49:14)這是一種孤單、痛苦、自暴自棄的心情,對於將來幾乎不抱任何希望。然而,上帝沒有坐視不管、或保持沉默,他對這位孤單、受傷、看似被遺棄的城市說話。上帝使用一個比喻:「一個婦人怎麼可能忘記她吃奶的孩子呢?」(49:15)上帝喚起錫安(與讀者)去思想,一位母親怎麼可能忘記自己哺乳的嬰孩呢?依照一般常理,這是不會發生的。我服務的神學院,最近一兩年有好多位學生或學生家屬生了孩子,校園裡時常看見媽媽們將嬰孩抱在懷裡,行走在教室、餐廳與宿舍之間,構成一幅幅溫馨的畫面。媽媽照顧嬰兒看似天經地義的事。不過,出於不同原因,我們也會從媒體或其他管道得知,有些母親無法照顧、或是不願意照顧自己的嬰兒。她們主動或被動「忘記」自己的嬰兒。然而,上帝對錫安/耶路撒冷說,即使有媽媽忘記自己的孩子這樣的事發生,我(上帝)卻不會忘記妳,仍然要憐憫妳(49:15)。
不只如此,我還會將你的名字「銘刻」在我的手掌上,我沒有忘記妳殘破的城牆,她們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不論,過去這城牆如何經歷了嚴重的毀壞,今後我要將她們重新建造恢復。不久,當妳抬頭觀看時,不是看見斷垣殘壁、空無一人的城市廢墟,而是要看見重建的城牆,並且看見錫安/耶路撒冷的孩子們(猶大人),將要從流亡分散的各地回到耶路撒冷。這些孩子們/上帝百姓將要聚集圍繞在這城市,好像環繞在新娘脖子周圍與胸前的裝飾嫁粧一樣,充滿喜樂和較驕傲。

3.今日上帝對我們的應許
親愛的兄姊,今天的經文讓我們看見許多豐富對比的畫面。在流亡異鄉的環境裡,上帝安慰扶持。在殘破的廢墟中,上帝幫助人重家園。在黑暗哭泣的角落裡,上帝擦去眼淚,鼓勵我們勇敢走出來。在孤單憂傷中,上帝陪伴和安慰。在前途茫茫、不知下一步將往何處去,上帝鼓勵我們,指引方向。在被遺棄、不知道生活有何意義時,上帝對我們說,我不會離棄你,我要賜給你生命意義。上帝一再地對我們說:我要應允妳,我要幫助你,我要保護妳。在重重阻礙中,我要為你開路。因為上帝要安慰他的百姓,憐憫他受苦的百姓(49:13)。
今日,上帝仍對我們說,我不會遺棄妳,我沒有忘記妳。即使你的親人、朋友放棄妳,我(上帝)卻永遠不會忘記妳,也不會離棄妳。因為我不是人,我是創造天地的上帝。你在我的手掌中、在我的心裡。我要重建殘破的城牆,我要恢復你!
前天(5/20)早上是總統就職典禮,新任總統在就任演講中特別提到在歷史中受到許多壓迫的原住民族群。她承諾「新政府會用道歉的態度,來面對原住民族相關議題,重建原民史觀,逐步推動自治,復育語言文化」。會尊重前來後到的順序,還給原住民族尊嚴。如此作為是要補償過去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壓迫與虧待。對比於新任總統的宣示,我們的教會早在二次大戰結束後,已經開始原住民族的福音工作。今天是玉神紀念主日,今年也是玉神創校七十週年的年份。1946年九月,二次大戰結束後,有許多原住民歸信基督,原住民教會紛紛成立。有感於原住民族群福音的需要,總會設立玉山神學院,培養原住民傳道人,參與牧養與福音工作。七十年來,神學院造就許多原住民牧者造福於原住民族群和教會。除此以外,玉山神學院在今年還計畫發展其他計畫(參考請安報告函),請我們教會一起來關心與奉獻。
願上帝祝福大家!

討論問題:
1.賽49:8-18如何描述上帝和人的關係?出現哪些圖像或畫面?
2.49:14「耶和華離棄我,主忘記我」,這表達什麼樣的心聲?在哪些情況下,我/我們也會出現如此的心情?
3. 49:15以「母親和吃奶嬰兒」的圖像語言邀請讀者來思考/想像,上帝和人的關係,帶給我有何啟發?我如何體會上帝和我/我們的關係?